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金丝铁线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金丝铁线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金丝铁线”冰裂纹,为何能得到一些收藏家的厚爱?
关于金丝铁线还有一个传说:相传,宋代龙泉县,有一位很出名的制瓷艺人,姓章,名村根,他便是传说中的章生一、章生二的父亲。章村根的擅长制青瓷而闻名遐迩,生一、生二兄弟俩自小随父学艺,老大章生一厚道、肯学、吃苦,深得其父真传,章生二亦有绝技在身。章村根去世后,兄弟分家,各开窑厂。
老大章生一所开的窑厂即为哥窑,老二章生二所开的窑厂即为弟窑。兄弟俩都烧造青瓷,都各有成就。但老大技高一筹,烧出“紫口铁足”的青瓷,一时名满天下,其声名传至皇帝,龙颜大悦,钦定指名要章生一为其烧造青瓷。
老二心眼小,心生妒意,趁其兄不注意,把粘土扔进了章生一的釉缸中,老大用掺了粘土的釉施在坯上,烧成后一开窑,他惊呆了,满窑的瓷器的表面的釉面全都开裂了,裂纹有大有小,有长有短,有粗有细,有曲有直,且形状各异,有的像鱼子,有的像柳叶,有的像蟹爪。
他欲哭无泪,痛定思痛之后,他重新振作精神,他泡了一杯茶,把浓浓的茶水涂在瓷器上,裂纹马上变成茶色线条,又把墨汁涂上去,裂纹立即变成黑色线条,这样,不经意中形成“金丝铁线”。
“金丝铁线”的纹样,哥窑釉面有网状开片,或重叠犹如冰裂纹,或成细密小开片(“俗成百圾碎”或“龟子纹”),以“金丝铁线”为典型,即较粗琉的黑色裂纹交织着细密的红、黄色裂纹。明代《格古要论》中有这样的描述:"哥窑纹取冰裂、鳝血为上,梅花片墨纹次之。细碎纹,纹之下也。"
哥窑瓷的开片则细碎得多,被称作"百圾碎",更小的叫" 鱼子纹"。片纹有粗有细,粗的色深如铁,细的似金黄色或叫鳝血色,大小片纹交织在一起,这样的残缺之美,就被古董行家美称为" 金丝铁线"。官哥真品历代都是收藏家珍爱的宝物,也是后代仿效的目标,这也是其深受收藏家们喜爱的原因之一了
瓷器冰裂纹的产生带点偶然性,不是窑工者为之,而是在瓷器进入窑烧后出炉后而产生的裂变,而裂变的产生又给瓷器带来美感的肌理纹饰,一出现就得到文人的赞许。
冰裂纹在艺术上就是肌理,而肌理被艺术家认可来自与自然形成的纹饰,我们经常能看到老屋墙面历史岁月自然形成的画面,土墙上自然的斑驳,老巷中的青砖巨变,形成一种自然而又朴质的美感,艺术家往往运用在一些画中,增加厚实和流淌的肌理,使画面更加丰富。
瓷器冰裂纹的出现,打破了瓷器单一色的单调,使瓷器更显示它的魅力,从而丰富了质感和装饰性。瓷器的可爱之处就在于窑变,千变万化,土与化学物质结合在一起,给人们带来无限的想象空间,同时也给人带来无限的美好。
冰裂纹的出现把中国瓷器又推向一个高潮,皇帝喜欢,文人助推,将影响未来的瓷器发展,无限的可能都会在实践中产生伟大的成就。古老与现代科技撞击,必然擦出未来瓷器火花。
这里很高兴题主能提出这个问题,也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来讨论这个话题,现在我就带大家一起来思考下,关于这个问题的一些见解。
首先要了解什么是"金丝铁线"?
所谓金丝铁线,又叫“鳝血”,是哥窑的一大特色,它形成制作的原因是由于瓷胚和釉膨胀系数不同,焙烧后冷却时釉层收缩率大,瓷器釉面上便会出现一种自然开裂的现象 。
其表现形式是纹片如网交织、如冰破裂。之后以墨汁为着色剂人工从裂纹中渗透进去,着色后颜色很深,就形成了金丝铁线。
收藏家之所以喜欢"金丝铁线"冰裂纹是因为其瓷器本身具有的美感、所富含的历史价值和收藏价值。
1992年,佳士得(香港)以1000万港元以上的价格拍卖过一件宋代哥窑八方贯耳瓶。
2018年浙江兰亭拍卖有限公司 ,首届秋季艺术品拍卖会拍卖的宋, 哥窑八方杯, 拍卖成交价格估计:RMB 500,000-600,000,最终成交价 575,000,
2014年,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拍卖的明 ,哥釉八方杯, 拍卖成交价格估计:RMB 10,000-20,000,最终成交价格:RMB 138,000,
由此可以看出"金丝铁线"冰裂纹的哥窑瓷器为什么受欢迎的原因!
以上就是属于我分享给大家的东西,希望能和大家一起学习、交流、进步,我们一起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在学习中进步,在进步中成长,也希望我的分享能够帮助到每一个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金丝铁线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金丝铁线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