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日本诗酒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日本诗酒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白居易在日本为啥会有那么大影响?
因为相对来说,白居易的诗跟这些人比起来,明显更浅白通俗呗。不是说白居易的诗不好,意境啊艺术性啊很多都是上品,但白居易的诗确实有这个特点,他早期的诗犯过佶屈聱牙晦涩难懂的毛病被友人批评过,打那以后他幡然悔悟力避此病甚至有点矫枉过正了。他写诗据说有个特点要作到老妪都解,就是说没文化的老婆婆都能理解看懂。说是他的许多诗写好之后都读给没文化的老婆婆听,如果听不懂再改。当然这些都是传说了,他后来位高权重真的是否做到这一点也不确定,不过这个传说显然也不是空穴来风,跟他诗的特征确实相映衬验证。而日本人虽然用汉字许多人都精通汉学汉诗,但是这个文化隔膜理解障碍显然也是明显存在的,而白居易诗的特点显然使这种文化隔膜理解障碍最小化,最容易得到日本人的理解引起共鸣呗。
唐宣宗李忱有诗吊白居易,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这一句说的就是白居易诗的普及性或者说是特点,李白杜甫王维李商隐的诗显然就不具备这种普及性和特点,即使在中国本土也是一样。而日本人泛义理解来说,就算胡儿,搁这里应景正对。苏东坡评唐人诗,有郊寒岛瘦元轻白俗之说,这里的白俗说的就是白居易,你说庸俗也好俗气也好通俗也罢,沾了一个俗字就好像有点降格吧。但是苏东坡还是比较推崇敬仰白居易的,出处依稀似乐天,敢将衰朽较前贤。他曾经以前贤白居易自比,杭州白堤苏堤苏东坡自己也当荣耀。即使这样,他仍然说白居易的诗“俗”,可见白居易诗的这个特点有多么的明显。而正是这个特点,当通俗浅白理解吧,使得白居易的诗能更为汉学水平相对来说差有文化隔阂理解障碍的日本人理解认同,相比李白杜甫李商隐等人,能最大限度的为更多的日本人喜爱从而普及推广吧。
日本自古以来对中国的文化是极为的仰慕,因为作为小国没有自己的文化基础,所以发展不出自己的文化特色,以至于他们拼命的吸收中国的文化。
从古代开始,日本人就非常喜欢李白、杜甫等诗人,甚至夸张到他们会模仿诗中所描绘的场景来作为自己的日常生活习惯。
要了解其中原因,还得从白居易诗文中独有的特点和日本人的审美情趣来分析。
元和十年,白居易给好友写了一封信《与元九书》,这封信中白居易将诗文分为四类: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大多数人喜欢白居易是由于他侧重的讽喻诗,如忧国、忧君、忧民、忧物等,而这也恰恰是我们在课文中所吸收的。
但日本在白居易诗文方面感悟跟我们截然不同,他们更喜欢白居易诗文意境中的闲适诗,对讽喻诗并不感冒。
日本人的审美意境,谓之“物哀”。
“物哀”一词在江户时代就已经出现,是由当时的日本国学大师本居宣长提出的,“哀”在日语里是一种喟叹,是绝对主观的感情,我心光明,黑夜也是白天;“物哀”则不一样,它似需要一个作为客观实在的“物”作为投射,需要用心去感受。“物哀”是一种文学审美、也是一种人生修养。
作为充满“物哀”精神的日本人,他们不喜欢白居易讽喻的诗,因为政治是包含着利益、是世俗的,它们不属于物哀的美,无法让日本人对它进行心灵上的审美。
白居易早年时仕途坎坷,因无法成就自己的希望,所以这个时候的诗大多数以讽喻为主。但左迁到江州后,他的诗文风格为之一变,收敛了早期的锋芒,转向自然与内心的宁静,正是这闲适、感伤的诗,引起了日本人审美上的共鸣。
在平安时代的日本知识分子对白居易这种入仕又出世的生活态度崇拜不已,他对生活的感悟正是日本人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诚邀,平民之宴为你带来优质解答。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繁荣的时期,它不仅灿烂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更为当时世界之翘楚,特别是极大影响了日本国度的跳跃发展。当年日本的遣唐使们来到中华这片伟大而神圣的沃土,顶礼膜拜,史书上记载他们的心情是“始惊、次醉、终狂”。就是在遣唐使的帮助下,日本进入了长达300年的“唐化时期”。
其中,唐朝大诗人白居易进入了日本朝野、学者甚至平民的视线,并且一发而不可收拾,拥有了数千万“白粉”。连当时的日本天皇都是白居易的粉丝,日本知识分子做学问的时候,白居易就是榜样,如同“孔圣人”一般,紫式部等日本才女,崇拜白居易到极致疯狂。这些铁“白粉”们的狂热程度难以想象,他们在白居易墓前集体留下了日本“白粉”的肺腑之声:
那么,白居易焉何在日本有那么大的影响力呢?
笔者作了总结和思考,简单列举一下四个方面理由吧。
白居易写诗,往往给人一种超脱、平静但又略带伤感的美,这正符合当时日本人的美学追求。日本有一位名叫矢代幸雄的美术馆长说:“雪月花时最思友”,这一句白居易的诗,可以最好地总结日本知美、审美、化美的特征。
这期间,白居易的《长恨歌》迷倒了日本官宦和民众。千百年来,我国的历代道德批评家们,站在道德的高度,开启贤者模式,各种批评贬低《长恨歌》。可是在日本,对《长恨歌》基本就一个态度:奉之为典,反复求解,化用创新。比如《源氏物语》里的《桐壶》,主要情节框架基本就是学的《长恨歌》。
日本历代的散文、戏曲等等,都大量学习和引用《长恨歌》,有时候恨不得直接抄,写作不敢有逾越之心。
公元9世纪上半叶,是白居易在唐朝诗坛大放光彩的年代,却同样是日本狂热流传唐诗的“平安时代”。跑来大唐学习的日本“遣唐使”们,听的见的常是白居易的优美作品。外加白居易本人喜欢整理文集,所以完整的文集,很容易在日本流传,也就轻松传到了日本。
历史也恰恰青睐我们的大诗人白居易,公元838年左右,正是白居易在唐朝诗坛十分走红的年头,而公元838年以后呢,日本则停止了大规模的遣唐使运动。这也就意味着,白居易之前的唐诗名家名作,日本人能接触的机会比较少,白居易身后的唐诗后辈呢?日本人更没什么机会接触。读唐诗学唐诗?那就认准白居易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日本诗酒茶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日本诗酒茶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