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什么是公道杯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什么是公道杯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公道杯为何叫“公道杯”,又是如何做到公道的呢?
公道杯,功夫茶的分茶杯,茶壶泡好茶后,将茶水通过滤网倒入公道杯,再用公道杯将茶水分给每个小茶盅。之所以叫公道,乃分给每个茶盅的量一样。体现的是一种文化,不厚此薄彼,公平对待。
“公道杯”现代茶席上又称“茶海”。在中国古代是汉族饮酒用的瓷制品,传说明朝一位县太爷为讨好皇帝朱元璋,指令“御窑厂”半年内烧制出“九龙杯”进献给皇帝,最终有聪明之人烧制出一款“九龙杯”,此杯头体与杯底连接处有一孔,向杯内注水时,若水位低于瓷管上口,水不会漏出;当水位超过瓷管上口,水即通过杯底的漏水孔漏光,被民间百姓成为“公道杯”,因公道杯为盛酒时只能浅平,不可过满,否则杯中之酒会全部漏掉,一滴不剩。
如今将茶席中的“茶海”称为“公道杯”寓意茶席主人为宾客分茶时公平公正,人人平等,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充分体现了中华大地华夏文明、礼仪之邦的大国风范。
“公道杯”既称为:茶海;
我们首先,把所有的茶汤,倒入公道杯,再分到各个小杯子里面。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我们每个小杯子里面的茶汤和口感是一样的浓度,而不是,有些茶汤浓,有些茶汤淡。
特别是我们冲泡的功夫茶,如果泡茶的,基本功不到位的话,特别容易出现,浓或淡的茶汤不均的场景。然而公道杯的出现,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
古语称:茶满送客…我们用公道杯可以衡量客人的杯中是否是7分满,用公道杯可以防止和朋友喝茶的尴尬哟。
这就是为何“公道杯”又叫公道杯的原因了!
公道杯的材质有很多种,造型设计频多,我们常见的有,玻璃材质的公道杯,白瓷材质的公道杯,紫砂材质的公道杯,我们最常见的是玻璃公道杯和白瓷公道杯。
公道杯就是在普通的杯子中多出一个龙头(所以又叫水龙杯)或一个人形,往杯中倒入液体,最初液面越来越高,一旦倒满,杯中液面就会下降,直到全部消失。
公道杯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制作时巧用了虹吸现象。所谓虹吸现象,是指液体从液面较高的容器通过弯管越过高处流到液面较低的容器的现象,这根弯管就叫虹吸管。发生虹吸现象的条件是:1.存在大气压;2.液体要充满虹吸管;3.高处液面到虹吸管顶部的液柱的压强不大于大气压。
公道杯就可以理解为两个容器(都与大气相通)套在一起,之间用一根弯管连通,见下图。
在杯中加液体,因为弯管与两容器之间底部相通,构成一个连通器,根据连通器的原理,弯管中的液面随着上升。当在杯中加满液体时,液体也到达弯管的顶部,在重力作用下就沿弯管从另一侧下降,直到充满整个弯管。于是,虹吸现象发生了,两容器之间的液体,不断的通过弯管流入内部,直到全部流完。
虹吸现象有很重要的应用,比如虹吸式抽水马桶,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引黄灌溉等,也可利用虹吸管给鱼缸换水,从油箱中抽取汽油。另外,大家应该想到,魔术师将水倒进帽子后,就直接戴在头上,是怎么回事。
公道杯的由来
关于公道杯,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朱元璋得九龙杯大喜,用之宴请大臣,斟酒时心腹大臣添满,其他大臣添浅。结果得朱元璋照顾的大臣的杯中酒都漏光了,而其他大臣喝得非常尽兴。
究其原因,才发现“九龙杯”添酒十分公道,盛酒时不能过满,否则就会全部漏光。朱元璋认为此酒杯甚为公道,遂命此杯为“公道杯”,取“知足者水存,贪心者水尽”之意。
由上所知我们常常说的“公道杯”,实际上是一种酒具,当然亦可作为茶具来使用。
公道杯作为茶具
公道杯作为茶具的用处大致有四点。其一,转移茶汤,避免热水在壶内久泡茶叶;其二,均分茶汤到杯子当中;其三,配合茶漏过滤细小茶末;其四,缓冲每泡茶汤的口感,使得每泡茶汤的口感落差减小。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什么是公道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什么是公道杯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