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荷尔德林的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荷尔德林的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为什么中国现代没有出现诗歌大家?
首先需要认清问题的时间节点,是特定指现代,而不是古代和近代。
然后就可以从以下几点回答问题了:
1,社会太稳定、太安逸了,让人失去了激情。
2,文化娱乐活动的多样性,让人们的选择更丰富,诗歌不再是唯一。
3,现代诗歌在内容、格式和创作形式上的随意性,让简单的好坏判断 ,成为不可能。
4,诗歌的普及化大众化,让人人都能成为作者,人人都是鉴赏家。所以众说纷纭,难以有统一的认识。
谢邀。
要解开题主的困惑,首先需要澄清一个问题:
没有大诗人出现,不是我们这个时代特有的悲哀。中国诗歌史上,唐宋时期之外,只有先秦和晋宋之际,分别涌现出屈原和陶渊明两位大诗人。其他时期,比如三国六朝的曹植和谢灵运,金代的元好问等虽很出众,但只能算作一点五流的大家,若跟李白、杜甫、苏轼、黄庭坚、陆游和辛弃疾等大诗人相比,还有些差距。
中国的第一位大诗人屈原(图自网络,侵删)
唐宋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是高峰,其前后的几千年,虽然有名诗人、好作品出现,但是总体上无法与唐宋媲美,都算是诗歌的低谷期,我们的时代也处在这样的低谷。
这不是个人能够左右的。唐宋时代的经典,不是那么容易追踪,更是难以超越,我们所处的时代,之所以没能出现诗歌大家,大概主要有以下原因:
0.自从蒙元灭宋以后,在某种程度上说,中华文明在走下坡路,这是根本原因。元朝武力强大,满清学术文化复兴,但是,在文化的开放性包容性,思想的自由度等方面,大大退后了。诗歌是性灵的艺术,没有自由阳光的滋养,没有开阔蓝天可供翱翔,天分再高的诗人,也难以有大开拓大成就。
近现代以来,高喊中华民族的复兴,正是从侧面说明了,中华民族不如过去了。虽然包括诗歌在内的文化,其发展状况,与经济政治并不完全同步,但是,仍有难以割裂的联系。
近30多年来,中国大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很大,大国崛起的声音不时出现,可能会为大诗人出现提供一点的土壤。但是,我们这个时代,很难出现大诗人。原因如下:
0.近现代不是诗人的时代,而是商业领袖和科学家们的时代。科学家负责发明创造,商人负责应用推广,并接助资本的力量,引导科学技术的发展,他们是这个时代的弄潮儿。
近代以来,整个世界范围之内,人文都在式微,人文边缘化。影响近代历史进程的几大历史事件,比如地心说的破除(天文学家的贡献),进化论的提出(生物学家的贡献),相对论的提出(物理学家),电子通信及网络技术的发明(物理学家等的贡献)等等,几乎没有几个关键领域的革新,是专业的诗人、哲学家和宗教家(统称人文学家)领导的。
现在没出现,不代表以后不出现;现阶段没出现,不代表永远不出现。诗歌出现阶段性的荒芜,并不是诗歌被前人写完了,诗歌怎能写得完呢!诗歌是永远都写不完的,有这样想法是很幼稚的。
只要还有人类存在;或是只要有生活存在,诗歌就会存在下去,并且还会发扬光大。诗歌本身就是人们生活劳动中的产物,是人们最原始的语言精品。
现阶段出现的诗歌荒,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诗歌体裁的改变,融入国际诗歌文化体裁,这就是现代诗需要有一个过程来健全和完善。其次,是简化字和繁体字的转化,对诗歌的传承也有一定的影响。还有就是现代文化的多样性,也使诗歌这种主流文化走入了小众文化。
一旦诗歌走出了这种低潮期,肯定会有一个高速的发展时期,那时,诗歌也许会有一个崭新的面貌出现。
文学、艺术均来源于生活。没有切身的实际生活体验、感受,写出来的作品只是一时之快,也难以在大众的心目中留下永久的记忆。李白、杜甫、苏轼、王安石等等诸多大家的作品能成为千古绝唱,大部分原因来源于此。深入生活,体验基层民众的衣食冷暖,以民众的身心感受为自己作品的源泉,相信就会扎根于大众心中,得到永久的记忆。
这个问题很复杂,不是一两句话就可以说清的。其实现代社会,不单单是诗歌,很多的文体都出现了衰败的现象,只是诗歌更为明显一些。
诗歌是诗人的精神世界对外展现的一种表达方式,除了需要丰富的想象力,还要有强大的塑造自我与他我的能力。
所以,它除了需要敏锐的感觉,独特的审美,豁达的心境,更需要大量的精力与时间。而现今社会,浮躁繁华,生存的压力,背负的责任,都让我们很难静下心来,更不要谈什么做学问,做研究。
没有兴趣,或者空有兴趣,而无时间,精力,如何可能存在什么大家。
而且,诗歌也并不是说,你下了功夫就一定可以成功。有恒心是成功的前提,而天赋则是能否成功的关键。
所以,不要说现代,即便诗词发展这几千年,能被大家的,也就仅仅几个人而已。
只是个人观点。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荷尔德林的陶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荷尔德林的陶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