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贵烟遵义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贵烟遵义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在未来二十年里,遵义的人口会大规模的向贵阳涌入吗?
2018城市商业报告中遵义为三线城市,中国百强市中贵州也只有遵义,贵阳上榜。论综合实力,遵义为西南除省会城市外的第一位,有西南第五的称号,需然人均GDP不是很高,但看遵义管辖的地域城市就知道,遵义往北的兄弟县份经济不是很发达,这是集中连片脱贫的主要地方,可见城市的担当。GDP遵义在贵阳之后,但只有综合实力强了,才能更好的发展,先把蛋糕做大,才能分摊,这是基本原理。难道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也要人均一下排在几十名开外?几年如果不出预料,遵义GDP将突破三千亿,遵义口号面向成渝经济区,共建黔中,努力把遵义建成川黔渝结合部中心城市,人口五百万。从遵义的交通战略规划中可以看出遵义的立体交通网络思明朗。
贵阳作为贵州省会,我们当然希望有一个带动的火车头老大哥,但一个三四千万的省份要想发展壮大,光靠一个地方是不够的,融入两个强的经济增长级,是完全有必要的,所以在贵州省的城镇体系规划中,规划了贵阳,安顺都市圈,遵义都市圈。从地理位置战略考量是完全正确的,遵义北靠重庆,南抵贵阳,西与四川泸州经济自由贸易区靠近,未来,成遵高铁,渝黔高铁,昭黔铁路都将汇聚遵义,目前中国前十大的地产商,保利,恒大,万达,金科,绿地在遵义都有布局,遵义人口完全可以在当地找到属于自己的事业做……贵阳有贵阳的优势,遵义也有遵义的特色,在哪里工作都一样,但大量吸入,目前贵阳不具备这样的条件,需然大数据建得不错,但贵阳缺乏人才,遵义也在发展智能终端产业,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新产业。
贵阳不要学四川一城独大,贵州的城市特点也反应了必须有两个特大型城市相互支撑发展成为贵州的两翼,江苏的南京,无锡,山东济南,青岛……这些都是发展的典型,他们不是摊面饼的发展而是各自独立成型。
下图为遵义新浦新区。
中国有一句古话,叫做: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说起来,贵阳和遵义的关系,明面上说是省会和地级市的关系,这也只是一种说法吧,私下里,不少遵义人对把贵阳作为省会的向心力,可能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强,说到底,感觉就是不大服气。
遵义在历史上,就属于贵州汉化、开化比较早的地区,而黔中的贵阳,作为从湖南到云南的必经古驿,久而久之,交通区位一直到现在都很重要,遵义虽然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在全省都相对靠前,仅次于贵阳,但黔北的区位,始终不如黔中这么足以辐射全省。
△遵义新蒲
至于未来的人口流向,还是要看哪个地方更能吸引人,哪个地方生存条件更优越等各方面综合考虑,主要就是自然和人文社会两个侧面:
先说自然条件方面,其实贵州的天气都差不太多,尤其是冬天,大家都是冷,唯一有点区别的,就是夏天,这也是很多外省人来贵州旅游的天气上的优势,夏天的话,贵阳相对来说更凉爽一些,而黔北的遵义,则有点类似重庆的气候,热起来也是很热的。
第二个自然因素,就是地形,其实从城区的分布也看得出来,现在遵义的新城区是朝着新蒲那面拓展的,大致位于遵义老城区的东北面,而且遵义的城区看起来是条带状分布的,条带分布的城区,是山地城市的典型城市,和重庆类似,但重庆的“条带”宽度更大。
改革开放后,贵阳的发展较遵义属后发,但眼光好,起点高。遵义最大的失误是没能将国防工业061系统留住,供手送给了贵阳。贵阳发展的动力首先是该系统推动的。比如整个小河区都是该系统发展起来的。遵义北依重庆南邻贵阳,在两区域居中寻求独立发展是不错的思路,但不尽人意的是贵阳凭借省会优势,不仅支持遵义发展甚微,还对遵义见好处就捞,很大程度制约了遵义的发展。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贵烟遵义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贵烟遵义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